News Center

新闻中心

当前位置:首页  >  新闻资讯  >  石英微晶体天平原理:压电效应驱动的微量质量检测技术​

石英微晶体天平原理:压电效应驱动的微量质量检测技术​

更新时间:2025-07-24      点击次数:10
  石英微晶体天平(QCM)是一种能精度检测物质质量变化的精密仪器,其原理基于石英晶体的压电效应和质量负载对振动频率的影响,广泛应用于化学、生物、材料等领域的微量分析,以下详细解析。​
  1、压电效应:振动的产生与传递​
  石英晶体是一种具有压电特性的晶体材料,当受到机械应力作用时,其表面会产生电荷;反之,当在晶体两端施加交变电场时,晶体会发生周期性的机械振动,这种现象称为逆压电效应。石英微晶体天平的核心部件是一片切割成特定角度(如 AT 切型)的石英晶体薄片,薄片两面镀有金属电极(通常为金或银),形成电极对。​
  当在电极两端施加一定频率的交变电压时,石英晶体在逆压电效应作用下产生共振,振动频率由晶体的固有属性(如尺寸、切割角度)决定,通常在几兆赫兹(MHz)范围(常见的有 5MHz、10MHz)。这种稳定的共振频率是 QCM 检测的基础,一旦晶体表面有质量附着,共振频率就会发生变化。​
  2、质量 - 频率关系:核心检测机制​
  石英微晶体天平的检测原理基于 Sauerbrey 方程,该方程定量描述了晶体表面附着质量与共振频率变化的关系。方程表达式为:Δf = -2f₀²Δm/(A√(ρqμq)),其中 Δf 是频率变化量,f₀ 是晶体的固有共振频率,Δm 是表面附着的质量,A 是电极面积,ρq 和 μq 分别是石英晶体的密度和剪切模量。​
  简单来说,当有物质(如气体分子、液体中的溶质、生物分子)吸附或沉积在石英晶体表面时,晶体的有效质量增加,导致共振频率降低,且质量变化与频率变化呈线性关系(在一定范围内)。通过测量频率的变化值 Δf,可根据 Sauerbrey 方程计算出附着质量 Δm,检测精度可达纳克(ng)甚至皮克(pg)级别,实现对微量物质的精准定量。​
  需要注意的是,Sauerbrey 方程的适用条件是附着层为刚性、均匀且厚度远小于晶体厚度的薄膜。若附着层为粘性或柔软物质(如液体中的聚合物),需结合其他模型(如 Voigt 模型)进行修正,以提高检测准确性。​
 

石英微晶体天平

 

  3、检测系统的协同工作​
  石英微晶体天平的检测系统由石英晶体传感器、振荡电路、频率计数器和数据处理单元组成。振荡电路为晶体提供稳定的交变电压,维持晶体的共振状态;频率计数器实时监测共振频率的变化,并将频率信号转化为电信号;数据处理单元根据预设的算法(如 Sauerbrey 方程)将频率变化转化为质量变化,通过显示屏或软件输出结果。​
  在液体环境中使用时,QCM 需解决液体阻尼对振动的影响。液体的粘性会增加晶体的能量损耗,导致共振频率降低和带宽变宽,此时需通过电路补偿或算法修正来消除液体环境的干扰,确保对表面附着质量的准确检测。部分 还配备温度控制模块,因为温度变化会影响石英晶体的共振频率,温控功能可将温度波动控制在 ±0.01℃以内,减少环境因素的干扰。​
  4、应用场景中的原理体现​
  在气体检测中,QCM 可通过在晶体表面修饰特定吸附材料(如金属氧化物、有机聚合物),使目标气体分子选择性吸附在表面,引起频率变化,从而实现对气体浓度的检测,如检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(VOCs)、有毒气体等。​
  在生物传感器领域,QCM 常被用于检测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。例如,将抗体固定在晶体表面,当抗原溶液流过时,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,导致晶体表面质量增加,频率降低,通过频率变化可实时监测结合过程的动力学参数(如结合速率、解离速率),无需标记即可实现对生物分子的定性和定量分析。​
  在材料科学中,QCM 可用于监测薄膜的生长过程。当薄膜材料(如金属、聚合物)通过蒸镀或沉积方式附着在晶体表面时,QCM 能实时追踪频率变化,计算薄膜的生长速率和厚度,为薄膜制备工艺提供精准的参数反馈。​
  石英微晶体天平凭借其基于压电效应和质量 - 频率关系的原理,成为微量质量检测的有力工具,其高灵敏度、实时性和无需标记的特点,使其在众多科研和工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,推动了微量分析技术的发展。
 
400-833-6968
欢迎您的咨询
我们将竭尽全力为您用心服务
关注公众号
版权所有 © 2025 佰奥林(上海)贸易有限公司  备案号:沪ICP备18035521号-3

TEL:18612271669

关注公众号